close

台北喜來登請客樓「五彩元宵慶團圓」照片  

1、傳說故事(說明性故事)

  元宵節的起源,認為是漢代宮廷的一種祭典演變而來;另一種

是源自民間的「三元節」,舊俗以農曆正月十五日為「上元」即

官大帝的生日,而農曆七月十五日為「中元」即地官大帝的生

日,而農曆十月十五日為「下元」即水官大帝的生日,而這三元中

又以「上元」最熱鬧也最受重視

正月十五是元宵節,又稱上元,元夕或燈節,是民間多彩多姿的

日,也是春節最後的一天,自此以後一切恢復常態,所以民間

熱烈慶祝,故有小過年之稱

2相關習俗

*上元祈福

    正月十五上元為天官大帝生日。天官的主責是賜福,所以,民間

清晨備牲醴祭拜天官大帝,祈求賜福,信徒中漳籍移民最虔誠。

元宵祭祖

    上元節吃元宵可能始自宋代,不過當時稱做「浮圓子」,到明朝

才改稱「元宵」每家做元宵、煮元宵。古時為年頭佳兆,吃湯圓以

象徵家福。元宵先敬祖先,然後闔家團聚,吃元宵團圓幸福

迎花燈

  元宵節又稱燈節。民間稱花燈為「鼓子燈」,因為過去小朋友

提的燈型似鼓鑼。元宵花燈種類很多,寺廟的綵燈、店舖的走馬燈

及兒童的鼓仔燈等。

猜燈謎

    以往燈謎都在寺廟裡舉行且有花燈競賽展示,所以從前在花

燈下榜上一個謎面,到元宵夜由廟裡人員主持猜燈謎,場面熱鬧

而溫馨,算是小過年的吉祥兆頭現代猜燈謎型態揭諸在報章、

雜誌上的,有電視轉播某個寺廟的燈謎大會,也有某些節目中穿插

的燈謎,型態多樣化,可滿足民眾不同的需要。這也反應現代社會

傳統節慶的多元型態

舞龍舞獅

    臺灣早期龍燈,長約七、八丈,在竹鼓上貼紗,作為龍形燈龍,

在龍頭和龍身裡,點上十幾枝蠟燭,綁在木棒上,由十幾個人抬著

走,由龍頭追逐龍珠而起舞,姿態優美,稱為「弄龍」。

十五夜各地的獅陣也一起出動,稱為「弄獅」,並表現功夫,其目

的在驅邪祈安,並有賀年賀節的喜慶意義

舞龍舞獅時鑼鼓喧天,鞭炮聲不絕,更為元宵節帶來熱鬧的氣氛。

3、2013年元宵活動

(1)燈會活動

485x683-fit  

(2)冰燈嘉年華

GD_710X500(325)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聚設空間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